图为王迎新《人文茶席》书影(点击购买)
说茶网编者按语:以下内容摘自王迎新《人文茶席》一书,其书第二章第一节,原题《基础茶席的设置》。接作者上文《如何布置茶席?布置茶席需要准备哪些器具?(一)》。
匀茶器
匀茶器是承载茶汤并分送给嘉宾品饮的主要器皿,匀杯一要实用,不烫手,出水顺利,断水干净。二是形状要“低调而优雅”,若一只匀茶杯色泽、形状比主泡器还要醒目,那就有喧宾夺主的感觉了。不同材质的匀杯配合不同气质的主泡器。
茶盏
茶盏在唐以前已有,《博雅》里称为“盏杯子”。宋时“茶杯”称之名开始出现。陆游诗里就有“藤杖有时缘石磴,风炉随处置茶杯。”
茶盏是连接饮者和主泡者最为直接的媒介。一盏茶汤里包含了席主的用心之处。多日的准备,择茶、择水、择火,一切的准备只是为了一盏完美的茶汤。这茶汤,就要通过茶盏来传递,来搭建通往彼此心曲的桥梁。在茶席中,茶盏的地位仅次于主泡器,选一组合适的茶盏才能够把你的茶汤作品完整、完美的传递给他人。
茶承
在采用干泡法的茶席中,放在主泡器下面的承接水滴的器物,即茶承。可以是陶瓷质地的圆盘、方盘,也可以是木质或金属质地。在具有实际功能的同时还要起到烘托主泡器的作用。
图为王迎新《人文茶席》一书插图
盖置
在紫砂壶或者盖碗注水时,换茶叶用来安放壶盖,碗盖的小器物。盖置在席上只是小配角,不过却从细微处印衬出席主的用心。
茶壶盖子,盖碗盖子在注水或者投茶叶的时候是要取下来的,直接放在席面上或者反口朝上都不太卫生,还有壶盖从桌面滚落的隐患。一个竹制、陶制的专用盖置就可以解决这些问题。
茶罐
茶席上的茶罐一般采用小型罐,容量可装20-30克茶即可。一般以陶制、竹制、锡银等材质制成。席主需在茶会筹备中就将所要冲泡的茶叶撬散、称好重量放入罐中,泡茶时只需要直接倒入茶则。
盏托
盏托是专门用来搁放茶盏的小托盘。托多呈圆形,中间有作为承托的凸起的托圈,即托口。瓷盏托始见于东晋,南北朝时开始流行,唐以后随着饮茶之风而盛行。盏托可以再奉茶时泡茶者的手指不直接接触茶杯,令茶事更洁净。
茶席上一般设有五只茶盏,称为五人席。席主自用的可收纳于旁,不计算入。茶盏的位置依据是席主分汤、客人取用方便来决定的。
茶则
古语称:“则者,量也,准也,度也”。顾名思义,茶则是用来度量投茶量的工具。不同的茶类,身骨轻重不一,我们可以根据经验用茶则中茶叶的多少初步度量出茶叶的分量。
图为王迎新《人文茶席》书影(点击购买)
茶匙
以前通用的茶针近年来改为茶匙,避免了茶席上出现针型的尖锐感,可用来拨茶,又可用在换茶时用匙形部分来掏取叶底。如只有茶针,茶针的尖锐部分不能朝外,使用前后都要针尖向内摆放。
水盂
在使用干泡法的茶席中,水盂是用来承接润茶、温杯的水和剩余的茶水、茶叶叶底的器皿。干泡法免去了过多的淋壶过程,令席面干爽整洁,节约用水。水盂的大小要根据所要冲泡的茶品来决定大小,质地、色泽也要根据主泡器和茶席的整体风格来决定。
茶巾
茶席上的茶巾色彩越不显眼越好。一方好茶巾要具备低调、吸水的素质。茶者可以自己动手,缝制专用的纯手工茶巾。一个茶席上我们一般会备两块茶巾。一块用来擦拭茶壶、匀杯上的水迹,茶匙上的茶叶末子;一个用于更广范围的清洁,比如茶桌上的水滴。两者的清洁对象不一样,各司其职。
席布
席布在茶席中如同大地,承载着茶席色彩基调确定、烘托器皿,以及划分事茶区域的功能,从较远的角度看过看来,我们一定是先看到席布的色彩,所以主布或辅布的色调。席布的质地可以有不同的选择,若桌面是一块纹理适茶的木面或石板,可以取消主席布。
席布的大小与质材一定是可以千变万化的。丝、棉、麻、纸张、树脂以及各种复合材料假如与你的茶席可以有一个有趣的呼应,不妨都做一点尝试。
2013年秋天,在云南建水文庙的茶会中,为了暗喻庙堂之气,用了明黄的丝织宋锦手缝了一方35*50公分长方型的席布,衬托柴烧壶上金饰的山子;
2014年,峨眉山茶会,一块小油画板又方便又轻巧,和乳色的壶、雪白的棉花做了席,油画板且不宜吸水,偶落的水珠也丝毫不碍事。
杜邦纸、云南手工纸也是经常用来茶席上做调剂的角色,宣纸和绢反而因为水痕明显不适合做席布。
以前有的茶人喜欢在棉布上彩绘花卉、人物或绣装饰纹样,单独看是一件作品,其实茶具摆放上去一看,反而复杂了,不知道是茶具多余还是图案添足。所以,简素的底席“布”可以不拘一个,但也同样不能“用力过猛”。
六堡茶,普洱茶,红茶等购买,请加茗隐居微信号【my139268】购买,或点击 茗隐居商城 进入购买。